欢迎来到上海馨琛家具护理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在线地图
服务热线135-8595-6565
联系我们

手机: 135 8595 6565  189 1771 9808
QQ:455910887
邮箱: 13585956565@163.com
地址:上海宝山区顾村菊泉新村9号102 (近宝安公路)

现在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楚天都市报--鸭倌少年的衣锦还乡路

发布人:管理员 发表时间:2/4/2019 6:59:43 PM

第一次到武汉 他赶着一群刚出栏的鸭子 事业始见成就 他才迎娶等了八年的新娘

图文:鸭倌少年衣锦还乡路

 

 

楚天都市报副刊讯 记者曲严摄
    本报记者 李菡
    在楚天大篷车活动中,卢少忠是一位开着宝马来的义工,他是武汉一家公司的总经理。
    活动现场,只见他勾着腰低着头,为排长队的市民清洗皮具、皮衣、修补皮包,衣服袖口沾着各色染料,忙得不亦乐乎。“我很享受这个过程,能找到当初创业时的激情。”
    初出家门
    既然出来了,就要衣锦还乡。
    卢少忠第一次到武汉,是赶着一群鸭子来的。
    他1978年出生在孝感市大悟县,读小学时为了挣取每学期8元的学费,每个暑假要为养鸭子的表叔打工。夏天,他们6人成行,赶着几百只刚出栏的小鸭子从大悟出发,白天为鸭子寻找水源和散落田间的稻谷,晚上扎营露宿田间。经过近两个月的风餐露宿,他们风尘仆仆地走到武汉,小鸭子也长成了大鸭子,正好赶到竹叶山的家禽市场卖掉。
    那时,卢少忠对武汉人印象并不太好,“嗓门老大,挺吓人。”
    读到初中,他的学费涨到120元,而家中还有弟弟妹妹,仅靠几亩水稻田度日,无法负担。15岁那年,卢少忠学了门油漆工的手艺,跟着老乡出门打工。
    他在山东淄博郊外的山顶上当铁匠,被钉子扎穿过脚底板;在山东烟台一家烧烤店当洗碗工,一双黑皮鞋泡成白皮鞋;他在天津的建筑工地上打杂工……
    他没想过要回家,“既然出来了,就要衣锦还乡。”
    1996年,家人为他定了亲,是老家一位他喜欢的姑娘,在武汉打工。为此,在外省漂了3年的卢少忠回到武汉。他先后在家具厂当油漆工、在汽车修理厂当喷漆工、上门推销5元一双的保健袜、到菜市场免费为人洗头发推销洗发水……
    1999年,卢少忠看准了学习皮具修补翻新的手艺,在亚贸一家干洗店当不拿工资的学徒,师傅将一手绝活传授给了他。出师后,他在徐东路沿线的干洗店留下名片,上门提供皮衣清洗服务。没有店面,没有启动资金,只有一个工具箱和一双厚脚掌,但他当上了自己的老板。
    一次偶然机会,一位老顾客拿来一套沙发皮套找他清洗修补,完工后,对方非常惊喜,将他介绍至一间家具卖场清洗、修补皮具。当过油漆工、干洗工,做过皮具清洗护理的卢少忠,自创了一套皮具家?清理修补的技术,他的事业开始起飞。2003年,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。2004年,迎娶了等了他8年的新娘。
    回馈城市
    “我也是从山里出来的,当初也有人帮我。”
    “有时候半夜醒来,一睁眼,想到是在自己的房子里,不是租的,就会笑起来。”2006年买了自己在武汉的第一套房子后,卢少忠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兴奋状态。如今,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,他的办公桌玻璃下,放着女儿画的全家福,一家四口手拉手行走在一片春光里。
    有朋友到武汉,他带着他们爬黄鹤楼、拜归元寺、逛户部巷小吃,就像所有“地主”做的一样,这是他的城市。刚开始来武汉,他觉得武汉人很凶,现在一口流利武汉话的他明白,这便是这座城市的性格,热烈爽朗,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都能讲得气势汹汹。
    “我是跟着武汉的变化在变化。”上世纪90年代,他在武汉四处寻找家具喷漆的活儿,却接连失业,“武汉家具市场当时被广东沿海一带的家具冲击了,日子不好过。”
    自创了皮具修补工艺后,“赶上了好时代,现在提倡低碳环保,人们也开始喜欢怀旧,修理工艺正好派上用场。”卢少忠记得,他曾为一对老夫妇翻新了他们古老的婚床,两老笑得很幸福。
    起初他想一人独大,手艺不外传,后来发现,行业壮大需要形成规模效应。现在,他的“徒弟”加盟商遍布全国各大城市。
    从去年开始,卢少忠经朋友介绍,开始参加市内各种义工组织,在街头免费为市民清洗皮衣皮具,“就像当年我拎着箱子奔走在城市里那种感觉,想抓住每一次机会,充满激情。”
    今年夏天,在一次义工活动中,卢少忠偶遇江汉大学学生为贵州山区孩子筹集捐款,他当即捐赠了身上的2千元现金,回来后觉得不够,当天下午,他开车去汉正街买了一整车文具送到江大,托江大支教老师给山里的孩子们送去。“我也是从山里出来的,当初也有人帮我。”
    边走边读
    只要能晚上回到小屋,躺在床上,在灯下读一段文字,内心就会充实而平静。
    “我没读过大学,总对读书有种向往。”孤身离家多年,书始终是他的陪伴和支撑。
    在创业之初,因为城管将他的书一同收走,他较真地拨打投诉电话:“凭什么收我的私人物品?”后来,屡次与城管相逢,对方动手搬东西之前都先说一句:“将你的私人物品收好。”
    在简陋的出租房内,他曾为自己画过一幅山水画,孑然奔走于连绵山脉中,并写下“生来奔走万山中,踏尽崎岖路自通”,著名新闻人邓拓的这句话,他从书中读到,并以此激励自己。即使窘迫到全身上下只剩50元,需要靠赊账进货时,只要能晚上回到小屋,躺在床上,在灯下读一段文字,内心就会充实而平静。
    “现在最高兴的,并不是吃多好,用多好,而是买书再也不用看价格了。”在卢少忠明亮的江景办公室中,最显眼的是堆在窗台边的几百册书,其中有《红楼梦》这样的经典,有《乔布斯传》这样的畅销书,也有《围炉夜话》这样的文学品评。摆得并不齐,像是等待主人随时翻阅。
    他常和员工讲,“一天24小时,睡觉8小时,上班8小时,人和人的区别来自另外8小时。”他把这8小时用来读书。
    从一个赶鸭子的乡村少年,到行走奔波的打工仔,到立足于城市的商人,他用了整整20年。他今天的成功,与这个时代、这座城市有关,也和他的勤奋与坚守有关。